延迟退休已成热门话题,你知道什么是个人养老金吗?
延迟退休已成热门话题,以下是相关介绍:
政策背景
2013年11月12日,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提出“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”,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明确指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原则,2024年9月13日,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《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》.
实施原因
- 人口老龄化加剧: 2023年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分别为2.97亿人和21.2%,进入中度老龄社会,养老保障压力增大,延迟退休可缓解社会养老保障资金收支压力.
-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: 2023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.6岁,退休年龄却仍按上世纪50年代标准,已不符合当下国情.
- 受教育年限增加: 如今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,就业年龄推迟,若退休年龄不变,工作年限缩短,教育投资回报降低,延迟退休可促进人力资本有效利用.
- 劳动力结构变化: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1年起持续下降,延迟退休可增加城镇适龄劳动年龄人口,改善劳动力供给状况.
- 劳动环境改善: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,劳动强度降低,体力工种减少,为延迟退休奠定了物质基础.
实施办法
从2025年1月1日起,用15年时间,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,男职工按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进行;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、55周岁,分别延迟到55周岁、58周岁,原50周岁的女职工按每2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,原55周岁的女职工按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.
基本原则
延迟退休坚持小步调整、弹性实施、分类推进、统筹兼顾的原则,充分尊重职工意愿,职工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,最长不超过3年,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.